
翻譯功力大爆發:讓你英文文筆更上一層樓的私藏技巧
想要讓你的英文翻譯不再卡卡,讀起來像母語人士寫的?這篇讓你功力大增,從此不再煩惱!
避免中式英文的魔爪:先搞懂英文的語法結構
講到翻譯,大家最怕的就是譯出來的東西帶有濃濃的「中式英文」味。為什麼會這樣?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在翻譯的時候,直接把中文的語法結構硬套到英文句子裡,結果就變得不倫不類。
舉個例子,很多人會這樣翻譯「我昨天買了一本書」:
- Incorrect: I yesterday bought a book.
這個句子文法上雖然沒錯,但聽起來就是怪怪的。為什麼?因為英文的副詞位置跟中文不太一樣。在英文裡,時間副詞通常會放在句子的末尾,或是動詞的前面:
- Correct: 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.
- Correct: I yesterday bought a book (比較正式,但口語中較少用)
所以,想要避免中式英文,第一步就是要先搞清楚英文的語法結構,尤其是詞語的位置、時態的運用等等。
舉例說明:
- 中文:他昨天晚上在餐廳遇到一個老朋友。
- Incorrect: He yesterday night at the restaurant met an old friend.
- Correct: He met an old friend at the restaurant last night.
用法解釋:
- 英文習慣把時間、地點等相關資訊放在句子的尾巴,這樣句子讀起來會比較順暢。
- 另外,中文的「在…」結構,在英文裡通常可以用介系詞 (at, in, on) 來表示。
跳脫文字的框架:理解背後的文化意涵
翻譯不只是單純的文字轉換,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背後的文化意涵。同樣一句話,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,可能會帶有不同的意思。
比如說,我們常常會說「加油!」,在英文裡,直接翻譯成 “Add oil!” 外國人可能會一頭霧水。比較好的翻譯可以是:
- You can do it!
- Keep going!
- Hang in there!
這些翻譯更能表達出「加油!」背後鼓勵和支持的意涵。
舉例說明:
- 中文:借過一下。
- Incorrect: Borrow me a bit.
- Correct: Excuse me.
- Correct: Pardon me. (比較正式)
用法解釋:
- “Borrow me a bit” 雖然字面上是「借我一點」,但英文裡沒有這樣的說法。
- “Excuse me” 或 “Pardon me” 才是比較自然的表達方式,適用於各種需要請人讓路或打斷別人談話的情況。
活用在地用語:讓翻譯更接地氣
想要讓你的英文翻譯更道地,就要多學一些英文的在地用語。這些用語通常不會出現在教科書裡,但卻是母語人士常常使用的。
比如說,中文的「遜掉」,英文可以怎麼說?
- Lame
- Cheesy
- Corny
這些字都帶有「老套、過時、很遜」的意思,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來選擇使用。
舉例說明:
- 中文:這間餐廳的服務真是遜爆了!
- Correct: The service at this restaurant is so lame!
- Correct: The service at this restaurant is so cheesy!
用法解釋:
- “Lame” 和 “Cheesy” 都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情很遜、很糟糕。
- “Corny” 則比較偏向形容某件事情很老套、很無聊。
台灣用語的翻譯挑戰
台灣有很多獨特的用語,翻譯起來常常讓人傷腦筋。像是「阿宅」、「奧客」、「放鳥」等等,該怎麼用英文表達才能夠傳達出原本的意思呢?
- 阿宅:nerd, geek, otaku (這個字來自日文)
- 奧客:difficult customer, demanding customer, pain in the neck
- 放鳥:flake on someone, stand someone up
舉例說明:
- 中文:他真的是個超級阿宅,整天都窩在家裡打電動。
- Correct: He’s a total nerd. He spends all day playing video games at home.
- 中文:遇到奧客真的會讓人很崩潰。
- Correct: Dealing with difficult customers can be so frustrating.
- 中文:你竟然放我鳥!
- Correct: You flaked on me!
用法解釋:
- “Nerd” 和 “Geek” 都是用來形容對某件事情非常熱衷、甚至有點癡迷的人,帶有一點點貶義,但現在也越來越多人以身為 nerd 或 geek 為榮。
- “Otaku” 則比較偏向形容對動漫、電玩等次文化非常熱衷的人。
- “Pain in the neck” 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件事情很煩人、很惱人。
- “Flake on someone” 或是 “Stand someone up” 都是用來形容沒有按照約定出現,放人鴿子的意思。
善用工具資源:讓翻譯事半功倍
現在有很多線上翻譯工具和資源,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翻譯工作。
- 線上翻譯網站: Google Translate, DeepL
- 線上字典: Merriam-Webster, Oxford Learner’s Dictionaries
- 語料庫: COCA (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)
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查詢單字、了解詞語用法,甚至可以提供一些翻譯的靈感。但是,在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也要注意,不要完全依賴它們,還是要自己判斷翻譯是否正確、自然。
舉例說明:
假設我們要翻譯「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」。我們可以先用 Google Translate 翻譯看看:
- Google Translate: He is a person with ideas.
這個翻譯雖然不能說錯,但聽起來有點生硬。我們可以再查一下 Merriam-Webster 字典,看看 “thoughtful” 這個字的意思:
- Merriam-Webster: given to or characterized by careful thought
我們可以發現 “thoughtful” 這個字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很有想法、很深思熟慮。因此,我們可以把句子改成:
- Correct: He is a thoughtful person.
這樣翻譯聽起來是不是更自然、更道地了呢?
多閱讀、多練習:培養良好的語感
想要提升英文翻譯能力,最重要的還是要多閱讀、多練習。透過大量的閱讀,我們可以培養良好的語感,了解英文的表達方式。透過不斷的練習,我們可以熟悉各種翻譯技巧,提升翻譯的速度和準確度。
閱讀的建議:
- 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題材: 這樣才能持之以恆,不會覺得枯燥乏味。
- 從簡單的文章開始: 不要一開始就挑戰太難的文章,以免失去信心。
- 注意作者的用字遣詞: 學習作者如何運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同樣的意思。
- 可以搭配有聲書一起閱讀: 這樣可以同時訓練聽力和口語能力。
練習的建議:
- 從簡單的句子開始: 先練習翻譯簡單的句子,再慢慢挑戰比較複雜的段落。
- 可以找一些翻譯練習題來做: 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翻譯練習題可以參考。
- 把自己的翻譯拿給母語人士看: 請他們提供一些建議和修改。
- 不要害怕犯錯: 從錯誤中學習,才能不斷進步。
舉例說明:
我們可以找一些英文新聞報導來練習翻譯,比如說:
- Original: The company announced record profits for the quarter.
- Possible translation: 該公司宣布本季獲利創下新高。
我們可以多嘗試不同的翻譯方式,比如說:
- The company reported record profits for the quarter. (report 比 announce 更正式)
- The company saw record profits for the quarter. (see 用來表示「達到、經歷」)
透過不斷的練習,我們可以逐漸找到最適合的翻譯方式。
保持好奇心:持續學習新的知識
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,所以我們也要保持好奇心,持續學習新的知識。
- 關注時事新聞: 了解最新的社會議題和流行用語。
- 看電影、聽音樂: 學習母語人士如何運用語言來表達情感。
- 和母語人士交流: 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慣。
- 參加語言課程或工作坊: 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。
只有不斷學習,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,讓我們的翻譯更貼近現實生活。
舉例說明:
隨著科技的發展,出現了很多新的詞彙,比如說:
- Selfie (自拍)
- Podcast (播客)
- Streaming (串流)
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詞彙的意思,就無法正確地翻譯相關的文章。
所以,我們要保持好奇心,隨時學習新的知識,才能讓我們的翻譯更精準、更專業。
不要怕出糗:享受翻譯的樂趣
翻譯的過程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,但只要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,享受其中的樂趣,就能不斷進步。
不要害怕犯錯,因為錯誤是學習的機會。不要害怕出糗,因為出糗是成長的動力。
只要我們用心去做,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翻譯者!
翻譯是一門藝術,也是一門技術。只要我們掌握正確的技巧,不斷練習,就能讓我們的英文文筆更上一層樓。
希望這些技巧對你有幫助,祝你翻譯順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