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英文面試踩雷區:別讓這些小地雷炸掉你的大好機會
英文面試是許多人求職路上的一大關卡,想要成功拿到offer,除了專業能力,口語表達也很重要。今天我們不談那些艱深的技巧,而是聊聊那些容易被忽略、卻可能讓你與夢想工作擦身而過的常見錯誤。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樣,輕鬆地分享一些經驗,讓你不再重蹈覆轍,在面試中展現最好的自己。
1. 準備不足,臨場抱佛腳
很多人以為英文流利就可以應付面試,但實際上,準備不足才是最大的敵人。這種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的心態,很容易讓你被問到特定問題時腦袋一片空白。
舉例: 面試官問你 “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failed.” (請分享一次你失敗的經驗),如果你沒有事先準備相關的故事,很可能會支支吾吾,甚至編造一個不夠真實的故事。
為什麼要避免: 面試官想了解的是你從失敗中學習的能力和態度,而不是聽你臨時編造的故事。缺乏準備會讓你顯得不專業,甚至讓人懷疑你的誠信。
怎麼做: 事先針對常見的面試問題(例如:你的優缺點、你為什麼想加入這家公司、你的職涯規劃等等)擬定好答案。練習用英文流暢地表達,並在腦海中演練幾次,讓這些答案成為你的「肌肉記憶」。
例句:
- “I have prepared som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my skills and experiences.” (我已經準備了一些例子來闡述我的技能和經驗。)
- “I’ve been researching your company and the role, and I’m excited to share what I’ve learned.” (我一直在研究貴公司和這個職位,我很興奮能分享我的學習心得。)
2. 太過制式,像背稿機器人
準備充足是好事,但如果把事先擬好的答案背得滾瓜爛熟,變成一個沒有感情的「背稿機器人」,反而會讓面試官覺得你缺乏真誠和彈性。
舉例: 面試官問你 “Why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is position?” (你為什麼對這個職位感興趣?),你用完全一樣的語氣和詞彙,回答了三家不同的公司,而且內容都一樣空洞,只提到「貴公司前景無限」、「這個職位充滿挑戰」之類的話。
為什麼要避免: 面試官想看到的是你對這家公司和這個職位的熱情和了解,而不是一份制式的「罐頭回答」。
怎麼做: 將事先準備的答案當作一個框架,在面試時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。用自己的話表達,並加入一些個人化的元素,讓你的回答更生動、更真實。
例句:
- “I’ve been following your company’s work in sustainable energy for some time, and I’m impressed by your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.” (我關注貴公司在永續能源領域的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我對你們對創新的投入印象深刻。)(這比單純說 “I’m interested in your company” 更具體,也更能展現你的了解和興趣。)
- “While I have prepared some points, I’m happy to elaborate on anything that interests you.” (雖然我準備了一些重點,我很樂意詳細說明任何您感興趣的部分。)(這顯示你很彈性,也願意根據面試官的反應調整。)
3. 英文太「台」,忽略文化差異
我們講英文的時候,很容易受到中文思考模式的影響,導致表達方式不夠自然,甚至產生誤會。
舉例: 面試官問你 “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me?” (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嗎?),你回答 “No problem.” (沒問題)。雖然語法上沒有錯誤,但在英文語境中,”No problem” 通常用於回應感謝,而不是用於回答問題。
為什麼要避免: 英文面試不僅僅是語言能力的考驗,也是文化理解的展現。不恰當的表達方式可能會讓面試官覺得你缺乏國際視野,或者對職場文化不夠了解。
怎麼做: 學習更自然的英文表達方式,並注意文化差異。多看英文電影、影集,或者與native speaker交流,學習他們的說話方式。
例句:
- 正確回答: “No, I don’t have any questions at the moment.” (不,我目前沒有任何問題。) 或者 “Yes, I have a few questions.” (是的,我有幾個問題。)
- 避免用 “Can?” 問問題: 台灣人習慣用 “Can I…?” 提出請求,但在商務場合,使用 “Could I…?” 或 “May I…?” 會更禮貌。 例如,不要說 “Can I have your name card?”, 而是說 “Could I have your business card?” (我可以跟您要一張名片嗎?)
4. 語速過快,像機關槍掃射
緊張的時候,很多人會不自覺地加快語速,像機關槍一樣把話一股腦兒地說出來。這樣不僅讓面試官難以聽懂,也會讓你顯得焦慮不安。
舉例: 面試官問你 “What are your strengths?” (你的優點是什麼?),你一口氣說了五個優點,每個優點都只用一兩句話帶過,而且語速快到對方根本來不及反應。
為什麼要避免: 面試官需要時間消化你說的內容,並判斷你是否真的具備這些優點。語速過快會讓他們覺得你急於表現,或者根本沒有深入思考過這些問題。
怎麼做: 深呼吸,放慢語速。在回答問題之前,先想清楚要說什麼,然後有條理地表達。
例句:
- “I’m a strong communicator. For example, in my previous role, I was responsible for…” (我是一個溝通能力很強的人。舉例來說,在我之前的工作中,我負責…) (先說出你的優點,然後用具體的例子來支持你的說法。)
- “Let me give you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at.” (讓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。) (提醒面試官你要提供例子,讓他們做好準備。)
5. 過度謙虛,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
在亞洲文化中,謙虛是一種美德。但在面試場合,過度謙虛可能會適得其反,讓你錯失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。
舉例: 面試官問你 “What are your accomplishments?” (你的成就有哪些?),你回答 “Oh, I just did my job.” (喔,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。)。或者說 “It was just a lucky break.” (這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。)。
為什麼要避免: 面試官想了解的是你的能力和成就,而不是聽你謙虛。過度謙虛會讓他們覺得你缺乏自信,或者對自己的能力沒有充分的認識。
怎麼做: 在誠實的前提下,自信地展現你的成就。用具體的數字和例子來支持你的說法,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的價值。
例句:
- “I was able to increase sales by 20% in my previous role by implementing a new marketing strategy.” (在我之前的工作中,我透過實施新的行銷策略,成功將銷售額提高了20%。) (用具體的數字來展現你的成就。)
- “I’m proud of my ability to lead a team and deliver results under pressure.” (我對自己領導團隊並在壓力下取得成果的能力感到自豪。) (表達你的自信,但不要過於自大。)
6. 回答太短,像擠牙膏一樣
面試官提問,不只是想聽到Yes或No,而是要藉此更了解你。回答過於簡短,會讓面試官覺得你沒有準備,或是不想多談。
舉例:
- 面試官:”Do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in project management?” (你有專案管理經驗嗎?)
- 你:”Yes.” (有) (然後就沒了。)
為什麼要避免: 這樣的回應資訊量太少,面試官無法評估你的專案管理能力。
怎麼做: 用 STAR 原則 (Situation, Task, Action, Result) 來組織你的答案。
- Situation (情境): 描述事件發生的背景。
- Task (任務): 說明你當時的任務是什麼。
- Action (行動): 詳細描述你採取了哪些行動。
- Result (結果): 說明你的行動帶來了什麼成果。
例句:
- 面試官:”Do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in project management?” (你有專案管理經驗嗎?)
- 你:”Yes, I do. In my previous role at [公司名稱], I was the project lead for a new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(Situation). My task was to ensure 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on time and within budget (Task). To achieve this, I developed a detailed project plan, assigned tasks to team members, and closely monitored progress. I also held regular meetings to address any challenges that arose (Action). As a result, we successfully launched the new software on time and within budget, which led to a 15% increase in efficiency (Result).” (是的,我有。在我之前在[公司名稱]的工作中,我是新軟體實施專案的負責人(情境)。我的任務是確保專案按時且在預算內完成(任務)。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我制定了詳細的專案計畫,將任務分配給團隊成員,並密切監控進度。我也定期召開會議,以解決出現的任何挑戰(行動)。因此,我們成功地按時且在預算內推出了新軟體,這使得效率提高了15%(結果)。)
7. 批評前公司,抱怨連連
在面試中批評前公司或同事,絕對是大忌。這會讓面試官覺得你缺乏專業精神,甚至懷疑你的人品。
舉例: 面試官問你 “Why are you leaving your current job?” (你為什麼要離開目前的工作?),你開始抱怨前公司的老闆很糟糕,同事很難相處,工作環境很差等等。
為什麼要避免: 即使你的抱怨是真的,面試官也不會因此對你產生同情,反而會覺得你是一個負能量的人,而且很可能會在背後說公司的壞話。
怎麼做: 用正面的方式解釋你離職的原因。強調你想尋求新的挑戰,或者想在新的領域發展。
例句:
- “I’m look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further develop my skills in [特定領域].” (我正在尋找一個能進一步發展我在[特定領域]技能的機會。)
- “I’m excited about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n [公司名稱]’s innovative projects.” (我對能參與[公司名稱]的創新專案感到興奮。)
- “I’m seeking a role that aligns more closely with my career goals.” (我正在尋找一個更符合我職業目標的角色。)
8. 對薪資避而不談,太害羞
雖然談錢很敏感,但適當地表達你的薪資期望,可以避免浪費彼此的時間。過於害羞、避而不談,反而會讓面試官覺得你對自己的價值沒有信心。
舉例: 面試官問你 “What are your salary expectations?” (你的薪資期望是什麼?),你回答 “It’s negotiable.” (這可以談。)。或者 “I’ll take whatever you offer.” (你們給多少我就拿多少。)。
為什麼要避免: 雖然這些回答看起來很配合,但實際上卻讓面試官無從判斷。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對薪資沒有概念,或者根本不在乎薪資。
怎麼做: 在面試前,先了解市場行情,並根據你的經驗和能力,設定一個合理的薪資範圍。在回答問題時,坦誠地表達你的期望。
例句:
- “Based on my research and experience, I’m looking for a salary in the range of [數字] to [數字].” (根據我的研究和經驗,我期望的薪資範圍在[數字]到[數字]之間。)
- “I’m open to discussing this further, but I believe my skills and experience warrant a competitive salary.” (我很樂意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,但我相信我的技能和經驗值得一個具有競爭力的薪資。)
9. 肢體語言僵硬,缺乏自信
肢體語言是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僵硬的肢體語言會讓你顯得緊張、不自信,甚至讓人覺得你缺乏親和力。
舉例: 面試時,你雙手緊握,眼神不敢直視面試官,身體僵硬地坐在椅子上。
為什麼要避免: 面試官不僅僅是評估你的能力,也在觀察你的人格特質。一個自信、放鬆的面試者,更容易給人留下好印象。
怎麼做: 注意你的肢體語言,保持眼神交流,微笑,並放鬆你的肩膀。
例句:
- 進到面試間,握手時要 Firm,但不要太大力,並且搭配眼神交流。
- 坐姿端正,稍微往前傾,表示你很專注的在聽面試官說話。
10. 網路面試,技術狀況百出
現代社會,網路面試越來越普遍,但如果網路不穩、鏡頭模糊、聲音斷斷續續,都會讓面試大打折扣。
舉例: 面試過程中,你的網路突然斷線,或者麥克風沒有聲音,讓面試官無法聽到你說話。
為什麼要避免: 技術問題會影響面試的流暢性,甚至讓面試官覺得你不夠重視這次面試。
怎麼做: 在面試前,確保你的網路連接穩定,並測試你的麥克風和鏡頭。選擇一個安靜、光線充足的環境。
例句:
- 面試前一天,和朋友進行一次模擬面試,測試所有設備。
- 選擇一個背景乾淨整潔的地方,避免雜物干擾面試官的視線。
英文面試就像一場表演,需要充分的準備、自信的表達和真誠的態度。避免以上這些常見的錯誤,相信你一定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,拿到你夢想中的offer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