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職場大冒險: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英文職稱
這篇文章要帶大家一起來聊聊那些在台灣職場上很常見的英文職稱,用輕鬆幽默的方式,讓大家更了解這些職稱背後的工作內容,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它們,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鳴,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樣,不再對這些職稱感到陌生。
一、萬能的Assistant:誰沒當過小助理?
Assistant,中文翻譯成「助理」,可以說是職場新手村的必經之路。這個職稱涵蓋的範圍非常廣,從行政助理、行銷助理到研發助理,幾乎各個部門都需要助理來協助處理大小事務。
工作內容: 助理的工作通常比較多元,包括文件整理、資料輸入、會議安排、客戶接待、報表製作等。簡單來說,就是協助主管或團隊成員完成各種庶務性工作。
用法和解釋: 助理這個職稱的重點在於「協助」,所以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執行力,才能有效地完成被交付的任務。
例句:
- “She’s the marketing assistant, so she helps with social media campaigns and content creation.” (她是行銷助理,所以她協助社群媒體活動和內容創作。)
- “As a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, my main responsibility is to manage the office schedule and handle phone calls.” (身為行政助理,我的主要職責是管理辦公室行程和接聽電話。)
- “He started as a research assistant and is now leading his own projects.” (他從研究助理開始,現在已經可以領導自己的專案了。)
台灣職場小故事: 記得剛畢業的時候,我也是從行政助理開始做起。當時每天的工作就是影印文件、整理檔案、跑腿買咖啡,雖然看起來很瑣碎,但卻讓我學到很多職場上的基本功,也讓我更了解公司的運作模式。而且,幫同事買咖啡的時候,還可以順便打聽八卦,增進感情呢!
二、專案大小事都包辦:Project Manager (PM)
Project Manager,也就是「專案經理」,這個職稱在台灣職場也相當常見。PM負責規劃、執行、監控和結束專案,確保專案能在預算內、時程內、符合品質標準的情況下順利完成。
工作內容: PM的工作內容非常繁雜,包括定義專案目標、規劃專案時程、分配資源、管理風險、追蹤進度、溝通協調等。簡單來說,PM就是專案的總指揮,需要具備良好的領導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問題解決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。
用法和解釋: 要當一個好的PM,除了專業知識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。因為PM需要跟不同的團隊成員、客戶、供應商溝通,才能確保專案的順利進行。
例句:
- “She’s the project manager for the new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.” (她是新軟體開發專案的專案經理。)
- “The project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at the project stays on schedule and within budget.” (專案經理負責確保專案按時程進行並在預算內。)
- “He has a lot of experience as a project manager, so he’s good at handling complex projects.” (他有很多專案經理的經驗,所以他很擅長處理複雜的專案。)
台灣職場小故事: 我有個朋友當PM,每次看到他都覺得他好像在打仗一樣。每天都在處理不同的問題、解決不同的衝突、應付不同的客戶。但是,當專案順利完成的時候,他臉上的成就感也是藏不住的。他說,當PM就像在玩一場大型的策略遊戲,需要運用各種技巧和資源,才能贏得勝利。
三、數字會說話:Accountant and Financial Analyst
Accountant是「會計師」,Financial Analyst是「財務分析師」,這兩個職稱都跟數字息息相關,但在工作內容上還是有所區別。
工作內容:
- Accountant (會計師): 主要負責記錄和彙總財務資料,編制財務報表,處理稅務申報等。簡單來說,會計師就是負責記帳和報稅的。
- Financial Analyst (財務分析師): 主要負責分析財務資料,評估投資風險,提供財務建議等。簡單來說,財務分析師就是負責分析和預測的。
用法和解釋: 會計師需要具備紮實的會計知識和稅務知識,才能確保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合法性。財務分析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,才能提供有價值的財務建議。
例句:
- “Our accountant prepares our monthly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handles our tax returns.” (我們的會計師編制我們的月度財務報表並處理我們的稅務申報。)
- “The financial analyst is responsible for analyzing market trends and making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s.” (財務分析師負責分析市場趨勢並提供投資建議。)
- “He’s 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(CPA), so he’s qualified to audit financial statements.” (他是註冊會計師,所以他有資格審計財務報表。)
台灣職場小故事: 我有個朋友是財務分析師,他每天都在看數字、做模型、寫報告。他跟我說,財務分析師的工作就像是在解謎一樣,需要從數字中找出隱藏的訊息,並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。他說,當他成功預測到市場變化,幫助公司做出正確的決策時,就會感到很有成就感。
四、銷售界的扛壩子:Sales Representative and Sales Manager
Sales Representative是「業務代表」,Sales Manager是「業務經理」,這兩個職稱都跟銷售有關,但職責和層級有所不同。
工作內容:
- Sales Representative (業務代表): 主要負責開發新客戶、維護舊客戶、推銷產品或服務等。簡單來說,業務代表就是負責第一線銷售的。
- Sales Manager (業務經理): 主要負責管理業務團隊、制定銷售策略、達成銷售目標等。簡單來說,業務經理就是負責帶領團隊的。
用法和解釋: 業務代表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、說服能力和人際關係能力,才能成功開發客戶並達成銷售目標。業務經理需要具備良好的領導能力、策略規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,才能帶領團隊達成銷售目標。
例句:
- “Our sales representative is responsible for covering the northern territory.” (我們的業務代表負責涵蓋北部地區。)
- “The sales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setting sales targets and motivating the sales team.” (業務經理負責設定銷售目標並激勵業務團隊。)
- “He’s a top-performing sales representative, so he’s always exceeding his sales targets.” (他是績效最好的業務代表,所以他總是超過他的銷售目標。)
台灣職場小故事: 我認識一個超級業務員,他總是能想出各種奇招來吸引客戶。他曾經在客戶的辦公室門口擺了一台爆米花機,免費請客戶吃爆米花,結果吸引了一大堆人來,也讓他順利簽下了合約。他說,做業務就是要不怕丟臉,勇於嘗試,才能找到成功的秘訣。
五、程式界的魔法師:Software Engineer and Developer
Software Engineer和Developer,都可以翻譯成「軟體工程師」或「開發人員」,但這兩個職稱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所區別。
工作內容: 基本上,Software Engineer和Developer都是負責撰寫程式碼、開發軟體系統的。但是,Software Engineer通常會更注重軟體設計、架構和測試,而Developer則可能更注重實際的程式碼撰寫和功能實現。
用法和解釋: 在台灣,這兩個職稱的使用並沒有非常嚴格的區分,很多公司會將它們視為同一個職稱。不過,如果你想強調你在軟體設計方面的能力,就可以使用Software Engineer;如果你想強調你在程式碼撰寫方面的能力,就可以使用Developer。
例句:
- “Our software engineer is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new system.” (我們的軟體工程師負責設計新系統的架構。)
- “The developer is responsible for writing the code for the user interface.” (開發人員負責撰寫使用者介面的程式碼。)
- “He’s a full-stack developer, so he can work on both the front-end and the back-end.” (他是全端開發人員,所以他可以同時處理前端和後端。)
台灣職場小故事: 我有個朋友是軟體工程師,他每天都在跟程式碼打交道。他跟我說,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就像是在蓋房子一樣,需要先設計好藍圖,再一步一步地把房子蓋起來。他說,當他看到自己寫的程式碼變成一個可以使用的軟體時,就會感到很有成就感。而且,還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朋友和家人看,讓他們知道自己都在做些什麼。
六、行銷的推手:Marketing Specialist and Marketing Manager
Marketing Specialist是「行銷專員」,Marketing Manager是「行銷經理」,這兩個職稱都跟行銷有關,但職責和層級有所不同。
工作內容:
- Marketing Specialist (行銷專員): 主要負責執行行銷活動、分析行銷數據、撰寫行銷文案等。簡單來說,行銷專員就是負責執行行銷策略的。
- Marketing Manager (行銷經理): 主要負責制定行銷策略、管理行銷預算、領導行銷團隊等。簡單來說,行銷經理就是負責規劃行銷策略的。
用法和解釋: 行銷專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創意、執行力和分析能力,才能有效地執行行銷活動並達成行銷目標。行銷經理需要具備良好的領導能力、策略規劃能力和市場洞察力,才能制定有效的行銷策略並帶領團隊達成行銷目標。
例句:
- “Our marketing specialist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.” (我們的行銷專員負責管理我們的社群媒體帳號。)
- “The marketing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our overall marketing strategy.” (行銷經理負責制定我們的整體行銷策略。)
- “She’s a data-driven marketing specialist, so she always uses data to inform her marketing decisions.” (她是數據驅動的行銷專員,所以她總是使用數據來指導她的行銷決策。)
台灣職場小故事: 我有個朋友是行銷經理,她每天都在想創意、想活動、想怎麼讓產品更受歡迎。她跟我說,行銷就像是在談戀愛一樣,需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,才能成功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。她說,當她看到自己規劃的行銷活動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時,就會感到很有成就感。而且,還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朋友和家人看,讓他們知道自己都在做些什麼。
七、人資好幫手:HR Specialist and HR Manager
HR Specialist是「人資專員」,HR Manager是「人資經理」,這兩個職稱都跟人力資源有關,但職責和層級有所不同。
工作內容:
- HR Specialist (人資專員): 主要負責招募、薪資、福利、訓練等。簡單來說,人資專員就是負責處理人事相關的行政事務。
- HR Manager (人資經理): 主要負責制定人力資源策略、管理人才發展、處理勞資關係等。簡單來說,人資經理就是負責規劃和管理人力資源的。
用法和解釋: 人資專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、組織能力和行政能力,才能有效地處理人事相關的行政事務。人資經理需要具備良好的領導能力、策略規劃能力和法律知識,才能制定有效的人力資源策略並管理人才發展。
例句:
- “Our HR specialist is responsible for recruiting new employees.” (我們的人資專員負責招募新員工。)
- “The HR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our employee training programs.” (人資經理負責開發我們的員工培訓計畫。)
- “She’s an experienced HR specialist, so she’s good at handling employee relations issues.” (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人資專員,所以她很擅長處理員工關係問題。)
台灣職場小故事: 我有個朋友是人資經理,她每天都在處理員工的各種問題,從薪資福利到勞資糾紛,什麼都要管。她跟我說,人資就像是公司的保姆一樣,需要照顧好每一位員工,才能讓公司順利運作。她說,當她成功幫助員工解決問題,讓他們感到滿意時,就會感到很有成就感。
以上就是台灣職場上常見的一些英文職稱,希望能幫助大家更了解這些職稱背後的工作內容,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它們。記住,職稱只是一個代號,真正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和態度。只要你努力工作、不斷學習,一定能在職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