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愛學英文

超實用!台式英語邀請回覆大法:讓你人見人愛、社交零距離

超實用!台式英語邀請回覆大法:讓你人見人愛、社交零距離

這篇教你用最道地的台式英語邀請朋友、回覆邀約,讓你輕鬆駕馭各種社交場合,建立好人緣!

在台灣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講究人情味,邀請和回覆更是一門學問。就算是用英文,我們也可以把台灣的熱情和真誠融入其中,讓對方感受到滿滿的誠意!這篇文章就是要教你如何用更自然、更貼近生活的方式,用英文發出邀請,並漂亮地回覆。

邀請篇:展現你的熱情與好客

邀請朋友一起做點什麼,最重要的是讓人感受到你的真誠和期待。別只是丟出一句死板板的 “Do you want to…”,試試以下這些更富含人情味的說法:

  • “Hey, wanna grab a bubble tea sometime next week? My treat! (嘿,下週要不要一起去喝珍奶啊?我請客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Grab a bubble tea” 比 “drink bubble tea” 更隨興自然,”My treat!” 則直接表達你想請客的心意,讓人覺得你很慷慨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邀請比較熟的朋友,表達輕鬆愉快的氛圍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嘿,下禮拜要不要找時間一起去喝珍奶?我請客啦!」
  • “I was thinking of hitting up the night market this weekend. You in? (我這週末想去逛夜市,要一起嗎?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Hit up” 是很口語的用法,表示 “去” 的意思。”You in?” 簡單明瞭地詢問對方意願,帶有一點輕鬆俏皮的感覺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邀請比較年輕的朋友,或是想要營造輕鬆隨意的氣氛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我這禮拜想去夜市走走,你要不要一起去啊?」
  • “We’re having a BBQ at my place next Saturday. You should totally come! (我們下週六在我家烤肉,你一定要來啊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Totally” 加強了語氣,表達你非常希望對方能來。邀請參加烤肉這種比較正式的活動,用 “should come” 比 “want to come” 更正式一點,也更有邀請的感覺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邀請一群朋友,或是想要舉辦比較盛大的聚會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我們下個禮拜六要在我家烤肉,你一定要來捧場啦!」
  • “I’m planning a karaoke night with some friends next month. I’d love for you to join us! (我下個月打算跟幾個朋友去唱KTV,很希望你能一起來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I’d love for you to join us!” 是一種比較正式、禮貌的邀請方式,表達你真誠的希望對方參與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邀請不太熟的朋友,或是想要展現你的誠意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我下個月計畫跟幾個朋友去唱K,很歡迎你一起來!」
  • “There’s this new restaurant that just opened up near my office. Wanna try it out with me next week? (我辦公室附近開了一間新的餐廳,下禮拜要不要跟我一起去試試看?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Try it out” 比 “try it” 更強調 “嘗試” 的過程,也更輕鬆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邀請同事或比較熟悉的朋友,一起探索新事物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我公司附近新開了一間餐廳,下禮拜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吃吃看?」

邀請時的小撇步:

  • 客製化你的邀請: 根據對象和活動,調整你的用語。對象是長輩,就要用更正式的措辭;對象是好朋友,就可以用更輕鬆隨意的口語。
  • 說明活動細節: 讓對方清楚知道活動的時間、地點、內容,方便對方決定是否參加。
  • 表達你的期待: 讓對方感受到你真心希望他們能來,而不是只是隨口問問。

範例情境:邀請外國朋友體驗台灣美食

假設你想邀請一位剛到台灣的外國朋友體驗道地的台灣小吃,你可以這樣說:

“Hey [朋友的名字], I know you’re new to Taiwan. I was thinking of taking you to a really cool night market this weekend. We can try all sorts of amazing Taiwanese street food like stinky tofu, bubble tea, and oyster omelet! It’s gonna be a lot of fun! What do you say? (嘿 [朋友的名字],我知道你剛來台灣。我這週末想帶你去一個很棒的夜市。我們可以試試看各種超讚的台灣小吃,像是臭豆腐、珍珠奶茶、還有蚵仔煎!一定會很好玩!你覺得怎麼樣?)”

中文翻譯: 「嘿 [朋友的名字],我知道你剛來台灣。我這禮拜想帶你去一個很厲害的夜市。我們可以試試看很多很棒的台灣小吃,像是臭豆腐、珍珠奶茶、還有蚵仔煎!一定會超級好玩的!你覺得怎麼樣啊?」

回覆篇:讓你的回覆得體又暖心

收到邀請,無論是否能參加,都應該禮貌地回覆。一個好的回覆不僅能表達你的感謝,還能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
1. 確認參加:

  • “Sounds awesome! I’m in! (聽起來超棒!我參加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Sounds awesome!” 表達你對這個活動的期待和興奮。”I’m in!” 簡單明瞭地表示你會參加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回覆比較熟的朋友,表達你很期待這次的活動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聽起來超讚的!我一定去!」
  • “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! Count me in! (聽起來很好玩!算我一份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Count me in!” 是個很常用的口語,表示 “算我一份”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回覆一般的邀約,表達你很樂意參加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聽起來好像很好玩!算我一份!」
  • “Yes! I’d love to! Thanks for inviting me! (好啊!我很樂意!謝謝你邀請我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比較正式的回覆方式,適合回覆不太熟的朋友或長輩的邀約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比較正式的場合,或是想要表達你的感謝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好啊!我很想去!謝謝你邀請我!」
  • “I wouldn’t miss it for the world! (我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過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強調你非常期待這次的活動,絕對不會缺席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回覆你非常期待的活動,例如好朋友的生日派對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我說什麼也不會錯過的啦!」
  • “I’m so excited! I’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this! (我超興奮!我一直很期待這個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表達你對這次活動的期待,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熱情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回覆你期待已久的活動,例如演唱會或旅行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我超興奮的!我一直都很期待這個!」

2. 婉拒參加:

婉拒邀請是一門藝術,既要表達你的歉意,又要避免讓對方感到不悅。以下是一些婉拒邀請的說法:

  • “Thanks for the invite! I wish I could, but I already have plans that day. (謝謝你的邀請!真希望我可以去,但我那天已經有安排了。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I wish I could” 表達你的遺憾,”I already have plans” 說明你無法參加的原因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任何情況,是一種禮貌又委婉的拒絕方式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謝謝你邀請我!真希望我能去,可是那天我已經有事情了。」
  • “That sounds like fun! But I’m afraid I won’t be able to make it this time. Maybe next time! (聽起來很好玩!但恐怕這次我沒辦法去。下次再說吧!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I’m afraid I won’t be able to make it” 是一種比較正式的拒絕方式,”Maybe next time!” 則表達你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參加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比較正式的場合,或是想要表達你的歉意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聽起來是滿好玩的!但這次可能沒辦法去。下次有機會再說吧!」
  • “I appreciate the invitation, but I’m a bit swamped with work right now. I’ll have to pass this time. (我很感謝你的邀請,但我現在工作有點忙。這次可能要先婉拒了。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I appreciate the invitation” 表達你對邀請的感謝,”I’m a bit swamped with work” 說明你無法參加的原因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向同事或上司婉拒邀請,說明你工作繁忙,無法抽身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我很感謝你的邀請,但我最近工作真的有點忙。這次可能要先拒絕了。」
  • “Thanks for thinking of me! I’d love to join you, but I’m not feeling well. (謝謝你想到我!我很想一起去,但我不太舒服。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Thanks for thinking of me!” 表達你對邀請的感謝,”I’m not feeling well” 說明你無法參加的原因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因身體不適而婉拒邀請,表達你的歉意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謝謝你還記得我!我很想跟大家一起去,但最近身體不太舒服。」
  • “I wish I could join, but I have to take care of my family that day. Maybe we can hang out another time? (真希望我可以去,但我那天要照顧家人。或許我們下次可以約一下?)”

    • 用法說明: “I have to take care of my family” 是一種很常見的婉拒理由,”Maybe we can hang out another time?” 則表達你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見面。
    • 情境: 適合因家庭因素而婉拒邀請,表達你的歉意。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真希望我可以一起去,但是那天我要照顧家裡的人。不然我們下次再約?」

婉拒時的小撇步:

  • 表達你的感謝: 讓對方知道你很感謝他們的邀請。
  • 說明你的理由: 讓對方知道你無法參加的原因,避免讓對方誤會。
  • 表達你的遺憾: 讓對方知道你很想參加,但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去。
  • 提出下次的建議: 讓對方知道你希望下次還有機會一起做點什麼。

範例情境:婉拒朋友的夜唱邀約

假設你的朋友邀請你週末去夜唱,但你隔天早上要早起,你可以這樣回覆:

“Hey [朋友的名字], thanks for the invite! 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, but I have to wake up early the next day. Maybe we can grab lunch or something next week instead? (嘿 [朋友的名字],謝謝你的邀請!聽起來很好玩,但是我隔天要早起。不然我們下禮拜改約吃午餐或什麼的?)”

中文翻譯: 「嘿 [朋友的名字],謝謝你邀請我!聽起來很好玩,可是我隔天要早起。不然我們下禮拜改約吃個午餐還是什麼的?」

進階用法:為你的邀請和回覆加點「台灣味」

想要讓你的英文更道地、更貼近台灣文化,可以加入一些台灣人常用的口頭禪和表達方式:

  • **”超讚的! (Chao zan de!)”**:可以直接用中文拼音,表達你覺得某件事很棒、很讚。

    • 例句: “That sounds chao zan de! I’m totally in!” (聽起來超讚的!我一定去!)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聽起來超讚的啦!我一定去!」
  • “好啦! (Hao la!)”: 表示 “好吧”、”可以啦” 的意思,帶有一點點無奈或妥協的語氣。

    • 例句: “Okay, hao la! I’ll go with you.” (好吧,我跟你一起去。)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好吧,我跟你一起去啦!」
  • “不然咧? (Bu ran lieh?): 反問句,表示 “不然要怎樣?”、”不然還能怎麼辦?” 的意思。

    • 例句: “I have to work overtime, bu ran lieh? I need to make money!” (我必須加班,不然咧?我要賺錢啊!)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我得加班,不然咧?我總要賺錢啊!」
  • “隨便啦! (Sui bian la!)”: 表示 “隨便”、”都可以” 的意思,帶有一點點不在乎的語氣。

    • 例句: “What do you want to eat? Sui bian la! I’m not picky.” (你想吃什麼?隨便啦!我不挑。)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你想吃什麼?隨便啦!我沒什麼特別想吃的。」
  • “沒問題! (Mei wen ti!)”: 表示 “沒問題”、”OK” 的意思。

    • 例句: “Can you help me with this? Mei wen ti!” (你可以幫我這個忙嗎?沒問題!)
    • 中文翻譯: 「你可以幫我這個忙嗎?沒問題啦!」

結論:用真誠和熱情,建立良好人際關係

學會這些台式英語邀請和回覆的技巧,就能讓你更輕鬆自在地與外國朋友交流,展現你的熱情和真誠。最重要的是,要用一顆真心去對待每一個人,讓人感受到你的善意和好客。 記住,語言只是一種工具,真正能打動人心的,是你的真誠和熱情!

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08-20 要更新請點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