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evan

學英文最大的痛苦

就是背了一堆單字、文法,卻還是講不出口、寫不出句子。你也有這種感覺嗎?每次讀文章,好像都懂,可是輪到自己開口講話或寫東西,腦中就是一片空白。後來,我發現一個讓我英文整體大進步的方法,那就是:把「閱讀」和「寫作」結合在一起練習。
學英文最大的痛苦

這聽起來很普通,但我真的就是靠這個方法,一點一滴把英文變成生活中可以用、能表達自己想法的工具。而且過程比我想像中還要有趣,甚至有點上癮。


先說說閱讀這件事好了。以前我總覺得英文閱讀就是考試的閱讀測驗,搞得好像每一篇都在找答案一樣,看得超沒感情。但有一天我開始接觸一些我真正有興趣的英文內容,比如電影評論、旅遊部落格、簡單的小說、TED 演講逐字稿……我才發現:原來英文閱讀也可以這麼生活、這麼有趣!

我印象很深的是,有次看了一篇關於「為什麼我們總是害怕改變」的 TED 講稿,裡面的句子不難,可是句句都打到心裡。我甚至一邊看一邊想:這不就在說我自己嗎?從那時候開始,我不再只是「讀英文」,而是「透過英文閱讀,去理解世界,也理解自己」。

這種閱讀方式讓我學會了很多自然的句型和用法。比方說,我以前怎麼也學不會一些轉折句像是 “That being said,” 或是 “On the flip side,” 可是當我在文章中看到它們一次、兩次,甚至三次,然後搭配上下文去理解它們在幹嘛,這些句子就突然變得很「活」。我開始學會不只是記它們的意思,而是真的會用。


但閱讀只是一半的練習。真正讓我英文進步飛快的,是我開始寫東西。

一開始寫,真的超級卡。我記得我第一篇寫的是一封模擬的 email,要邀請朋友一起去看電影。我想破頭都只寫得出來像 “Hi, do you want to see a movie with me?” 這種超基本的句子。我知道自己想說什麼,但腦子裡好像沒有英文可以調出來,整個句子結構也亂七八糟。

後來我想到一個辦法,就是「模仿」。每次我看到一段我喜歡的句子,我就抄下來,然後試著改幾個單字,再變成我自己的版本。比如看到一篇旅遊文寫:

“Wandering through the streets of Kyoto, I felt like I had stepped into a painting.”

我就試著改寫成:

“Walking through the old town of Tainan, I felt like I had traveled back in time.”

這種練習對我幫助超大,因為我不只是被動地讀,我是在主動地「運用」那些句子。我慢慢學會了怎麼把形容詞放進句子裡,怎麼用比較文藝的方式描寫經驗,而不只是平鋪直敘地說 “I went there. It was fun.”


另一個幫助我很大的寫作方法,是寫「感想日記」。我每天花個 10 分鐘寫一點點英文,有時候是看完一部電影的心得,有時是對某件新聞的想法,或者純粹記錄一下生活。剛開始我會查很多單字、句型,甚至寫完會丟進 Grammarly 或 Google 翻譯回頭看一下有沒有錯。

但慢慢地,我開始比較敢用自己會的字,句子越寫越順。我發現其實很多時候,我不需要太華麗的字彙也能表達很有感覺的內容。英文不需要完美,而是要敢用。

最有趣的是,當我寫久了,我的英文閱讀也變得更「敏銳」。我看到好句子時,不只是欣賞,而是會思考:「這句我能不能也這樣用?」這種寫作和閱讀的互相幫助,真的讓我學英文變得很有成就感。


當然,中間也有很多撞牆期。我曾經一整天寫不出一句滿意的英文句子,覺得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學語言。我也曾經花一小時看一篇文章,結果還是看不懂主旨是什麼。但我後來發現:這些卡關,其實就是進步的前兆。

有一次我看一本英文書《The Alchemist》,前面看得很順,但中間一段寫得很抽象,我真的搞不懂。可是我不死心,就一邊看一邊寫筆記,查單字、查句型,甚至在書邊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猜測。那一段我大概看了三遍才懂,但懂的那一刻,我超有成就感。從那時開始,我學會了:英文閱讀不用急,有時候慢慢來,反而會記得更深。


如果你現在也在學英文,不妨試試我這個「閱讀+寫作」的練習方式。

你可以從最簡單的做起。比如,選一篇你喜歡的英文文章,讀完後寫下 3 句你最喜歡的句子,再試著用自己的故事去改寫它們。或者,每天寫個英文小日記,哪怕只有 50 個字,也是一種練習。

有時候我會在 Instagram 上發英文限動,寫一些簡單的句子紀錄當下心情,順便看看有沒有外國朋友會回我。沒想到這也成為一種交流的方式。有一次我寫:”Today I felt overwhelmed, but coffee and a walk helped a lot.” 結果一個在英國的朋友回我說:”Same here! Nature heals!” 那瞬間我覺得:哇,原來語言真的是能連結人心的。


我不是什麼英文高手,但我真的從一個只能硬背單字的人,變成現在可以寫部落格、寫感想、甚至偶爾用英文回留言的人。而這一切,真的就是靠「閱讀」和「寫作」這對雙寶。

與其說這是學英文的技巧,不如說這是一種讓語言變得有生命的方法。它不只是讓我學會一門語言,更讓我重新發現了觀察、表達與理解世界的方式。

現在回頭看,我其實很感謝自己當初願意慢慢來,願意去讀那些看不太懂的文章,願意每天寫一點點破英文,願意在一次次錯誤中繼續寫下去。因為那些一點一滴的累積,才真的讓我的英文,變成了我自己的東西。


你有試過結合閱讀和寫作來學英文嗎?如果你有什麼推薦的英文素材、或是想交流練習方式,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。我們一起把英文,變成一種能說故事、能感動人心的工具吧!


以字源為橋,學好英文
在一個普通的小鎮上,我的朋友小明過得並不順遂。他總覺得自己學不好英文,無論怎麼背單詞、練習語法,似乎總是抓不住那個學好英文的關鍵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遇到了一位非常特別的老師,這位老師並不像傳統的英語老師那樣死板,而是透過字源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英文。這不僅改變了小明的學習方式,也改變了他對英文的理解。
初識字源 小明那天剛好在一個咖啡館裡遇到一位陌生人,這位陌生人向他介紹了字源學的概念。這位叫李老師的朋友告訴他:“你學英語不僅是學單詞的意思,更要學它們的起源。當你了解了一個單詞的根源,你會發現,記憶它變得更加輕鬆。”
一起來學吧!學英文的常見錯誤及如何避免
學習英文這條路,可能比想像中的更曲折。在這條路上,會有各種挑戰,從語法錯誤到發音問題,從聽不懂到說不出,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過程。記得剛開始學英文時,我也曾經犯過不少錯誤,今天分享一些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問題,並且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法來避免這些常見的錯誤,讓你的英文學習更輕鬆、有效。
看整篇文章學習英文單字有時候真的會讓人抓狂
尤其是當你在腦袋裡翻來覆去記不住那些單字的時候。不過,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,我發現有些方法真的是能夠讓你記得更牢,學得更快,甚至還能讓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!
我也曾經是那種每天花上不少時間背單字,結果記憶還是像流水一樣,根本就無法長期記住的學生。直到有一天,我發現其實記憶力的問題並不完全是「記不住」,而是「沒找到對的方法」!於是,我開始尋找一些能夠有效提升記憶力和單字學習技巧的方法,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,終於找到了一些真心有效的策略。
看整篇文章用英文看你喜歡的電影
當我們提到學習英文,很多人會立刻想到枯燥的文法練習和無聊的單字記憶。事實上,學習英文可以非常有趣,只要找到對的方法,讓自己投入其中。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些我自己曾經使用過的學習英文的有趣方法,這些方法不僅讓我愛上了英文學習,還讓我每次學習都覺得有新鮮感。
看整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