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英文,說難不難,說簡單也不簡單。以前我每天面對一堆單字,打開單字書,腦袋直接打結。第一天信心滿滿,第二天開始偷懶,第三天…你知道的,書在角落長灰塵。直到後來我嘗試了一個很簡單的方式:每天只花30分鐘,認真記單字。就這樣,我慢慢把這件事變成了一種習慣。
我不是那種很有語言天分的人。以前看到別人說英文流利我都覺得那是「天生的」,但事實證明,語言學不好通常不是腦袋不夠用,而是方法錯了、持續不夠久,還有一點點偷懶的習慣作祟。後來我就跟自己說,好,我們不要一次衝太猛,每天30分鐘就好,但這30分鐘一定要專心。
我一開始是用手機APP搭配紙本筆記的方式。為什麼不用全部手機?因為我發現自己滑手機會忍不住開社群,然後就忘記在記單字。所以我用APP(像是Anki或Quizlet)來做初步記憶,然後寫在筆記本上。這個動作讓我更有「參與感」,也強迫大腦多一次記憶。
每天30分鐘,我怎麼安排呢?前10分鐘複習昨天的單字。這很重要,因為記憶這種東西不複習就會消失。接下來15分鐘學新單字,大概10個左右,不貪心,重質不重量。剩下5分鐘,我會隨便造句,或是用這些字想像一個畫面,甚至畫出來。這個步驟看起來很中二,但很有效。
有一次我記“abandon”這個字(意思是放棄),我就想像自己在大雨中被朋友丟在路邊,然後很戲劇化地說:“You abandoned me!” 我當時自己笑出來,但這個單字我從此一輩子忘不了。這種「自編小劇場」的方法,讓單字活了起來,也更容易進入長期記憶。
還有一個小訣竅:千萬不要害怕重複。以前我覺得一直記一樣的單字好無聊,後來我學會欣賞「熟悉感」。像我們每天吃飯也吃差不多的東西,但不會因此不餓。同樣的,記單字也是,熟悉了才真的會用。
再來,我發現「主題記憶法」也很好用。一天記交通工具的單字,隔天換餐廳常用語,這樣記起來不會太雜亂。而且學到後面會發現,很多單字其實可以串起來用,句子就自然而然出來了。
一開始記單字的時候我也會很焦慮,覺得背不完、記了也不會用。後來我就改變想法:先記住是第一步,會不會用是第二步,不要一開始就想著「我一定要馬上用得出來」。這樣只會給自己太大壓力。你看到單字有印象,聽到能反應,這其實已經是很大的進步。
記單字這件事,最難的是「持續」。我後來用了一個很老派但有效的方法:打卡。用日曆貼紙或App設提醒,每天完成30分鐘就打個勾。累積感會給人莫名的成就感。連續30天後我回頭看那些筆記,真的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有朋友問我:「你真的每天都記單字嗎?」我不會說100%,但90%以上是有做到的。偶爾偷懶一天沒關係,重點是不能連續怠惰。像有時候我累到不行,我就只花10分鐘快速複習舊單字,也算是有「接觸」,不讓語感中斷。
這樣練了一陣子後,我的英文閱讀速度變快了,聽力也有感提升。因為單字多了,看到或聽到東西就不那麼陌生。就像玩遊戲解鎖地圖一樣,越來越多地方看得懂、聽得懂,那種感覺真的很爽。
我沒有背過幾千個單字的清單,也沒有上過很貴的補習班。我做的只是:每天30分鐘,認真面對那些我曾經懼怕的英文單字。它們現在不再是敵人,而是朋友。
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覺得自己不是語言型人才,不用灰心。找一個你喜歡的方式,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,慢慢來,真的會有效果。每天30分鐘看起來不多,但積少成多,半年、一年後你會發現,你的英文真的不一樣了。
這不是什麼魔法方法,也不是什麼速成班的神奇技巧。只是很普通的時間+重複+一點點創意。你可以邊喝咖啡邊記單字、搭捷運時複習、睡前簡單看幾個。語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它不是壓力,它其實可以變成一種療癒。
有時候我在想,學語言這件事,跟種花有點像。每天澆一點水,曬點太陽,不要急,不要拔苗助長。然後有一天你發現,那些你每天灌溉的單字,已經在你心裡開出了一朵懂英文的花。
你會想用這樣的方式試試看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