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還記得第一次看《Prison Break》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嗎?我記得非常清楚,那是我大學時期的某個暑假。外頭熱得像是烤爐一樣,我窩在冷氣房裡,本來只想看個一兩集來打發時間,結果一口氣看完了整季,整整一天一夜沒睡,那種被劇情牢牢吸住的感覺,到現在都還讓我心悸。
那時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在看,尤其是我一個室友阿良,他甚至把Michael Scofield視為人生偶像。每天起床的第一句話就是:「你知道如果我是Michael,我早就逃出期末考的地獄了。」他還真的去找了《Prison Break》的刺青圖樣,想要刺在自己手臂上,結果被女友罵到爆,最後只買了一件印有Fox River監獄圖的T-shirt,當成是對Michael的致敬。
《Prison Break》不是那種單純靠顏值或特效取勝的影集。它的魅力來自於一個超級簡單卻超級瘋狂的核心點子:一個男人為了救被誣陷的哥哥,自己設計進入監獄,然後從裡面帶哥哥逃出去。這不是英雄主義的浮誇,而是那種充滿愛、堅持與極致計畫的瘋狂行動。Michael Scofield 不是超人,他沒有什麼魔法或肌肉過人的能力,他只有一個冷靜無比的大腦,一顆為家人赴湯蹈火的心,還有一張看似花俏其實是越獄藍圖的刺青。
我一直覺得這部劇其實講的不是越獄,而是選擇。每一個人在絕境時都會面臨選擇,是等死還是拚死一搏。Michael選擇了後者,這點深深影響了我。那年我正在為了未來該選什麼研究所焦頭爛額,每天都覺得自己被困在一個名為「人生選擇」的監獄裡。看著Michael在那間狹小的牢房裡一筆一劃、一秒一秒推進計畫,我也開始學著把我的選擇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,慢慢地走出混沌。
劇中角色的魅力也是《Prison Break》的靈魂。除了Michael之外,他的哥哥Lincoln Burrows是一個外表粗獷但內心柔軟的好男人。他的人生就像被社會壓扁的鋁罐,原本已經認命要死了,是弟弟的到來讓他重新燃起求生的慾望。我曾經問過我爸:「如果我是被判死刑的那個人,你會來救我嗎?」我爸笑笑地說:「我沒你弟這麼聰明,但我一定會拼命搞出一個法子來救你。」
還有Sucre,那個最忠心的好兄弟。他只想回到他愛的女人身邊,是個典型的「愛情至上」派。他的存在讓整部劇多了人情味,也多了些生活感。我大學的好朋友志偉看完這部劇後說:「如果我們兩個哪天關在一起,我會是Sucre,你當Michael。」我笑著回他:「你想得太美,你那點智商連T-Bag都贏不了。」不過說真的,當我們遇到難題時,我們真的有用《Prison Break》式的思維去想解法,一步步破解困局。
講到T-Bag,就不得不提他那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。他邪惡、狡猾、變態,卻又有一種奇異的魅力。他是那種你恨不得他趕快死,但又希望他永遠留在劇中的反派。他的存在讓整個越獄計畫充滿不確定性,也增添了無數戲劇張力。我阿姨看這部劇看到一半時曾經跟我說:「我覺得T-Bag像極了我前夫!」我當時差點笑翻,這種角色讓人又怕又愛,實在是太經典。
整部劇的節奏控制得近乎完美。第一季在Fox River監獄裡,每一集都像倒數計時的炸彈。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不會出現突發事件,會不會被獄警發現,又或者Michael的計畫哪裡出了差錯。那種極限拉扯的感覺,是很多劇集無法做到的。你知道他們會越獄,但你不知道怎麼逃、什麼時候逃、誰會被抓。這種「明知道會成功卻又被懸著一整季」的劇本功力,實在是佩服。
第二季轉場到監獄外,變成逃亡與追捕的緊張旅程。那種「自由其實也是一種囚禁」的主題悄悄浮現。當他們終於離開監獄後,卻發現外面的世界也不是那麼自由,他們被通緝、被監視、被過去的罪行追著跑。那種在逃亡中尋找救贖的過程,讓我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也在逃避什麼的人。有些人在逃避責任、有些人在逃避感情、有些人在逃避真實的自己。我曾經也逃避過,我以為選擇不上研究所就可以暫時喘口氣,結果發現生活的壓力只是換了個形式出現在我面前。
第三季雖然讓劇情回到監獄,但這次是在巴拿馬的Sona監獄,一個充滿暴力、混亂與無政府狀態的地方。這一季有很多人覺得節奏變慢,但我反而喜歡這種不同的調性。Sona像是一個原始社會,誰強誰就活。Michael必須用智慧而非武力在這種地方生存下去,這讓我看到人性最真實的一面。這一季我弟陪我一起看,他還問我:「你覺得你丟進Sona會活幾天?」我毫不猶豫地說:「三天,前兩天裝病,第三天被打死。」我們都笑了,但其實心裡都在想,這部劇把人性赤裸裸地攤開在我們面前,讓人無法逃避自己的真實模樣。
第四季轉成對抗陰謀集團The Company的任務風格,雖然有些人覺得已經不再是原本的《Prison Break》,但我仍然看得津津有味。這一季把劇情升級成對抗體制與腐敗的象徵,Michael一行人變成某種地下正義使者。他們不再只是為了生存而戰,而是為了讓世界更公平一些。這也讓我想到一位高中老師,他曾經說:「越是聰明的人,越該把聰明用在對的地方。」Michael原本可以當個成功工程師過著舒適人生,但他選擇走一條最難、最危險的路。那種「不為自己而戰」的選擇,是我認為最偉大的部分。
最後的第五季,是多年後的重啟。Michael被發現還活著,而且被關在一個中東監獄中。雖然這一季有點像是給粉絲的安慰劑,節奏跟劇情也不如前幾季緊湊,但作為一個情感上的總結,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。看到Michael再次動用他的天才頭腦規劃逃獄,我內心還是忍不住激動了起來。他對Sara的愛、對兒子的想念、對過去的贖罪,都讓這個角色變得更加厚實。我媽媽那時跟我一起追完第五季,還跟我說:「這男主角才是真的男人,為了家人什麼都願意做。」我回她:「妳也有個這樣的兒子啦,雖然不會設計越獄,但至少會煮飯給妳吃。」
《Prison Break》不是完美無缺的劇,它也有些情節讓人吐槽,有些角色的離場讓人心碎,有些反轉讓人覺得誇張,但它的整體情感厚度、節奏掌控和角色塑造,在我心中仍是無可取代的存在。它影響了我對人生、對選擇、對責任的看法,也讓我明白「自由」其實是需要極大代價的東西。
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監獄,也許是來自家庭的期待、也許是來自社會的壓力、也許是來自自我的限制。《Prison Break》之所以感動我們,不只是因為角色逃出了實體的監獄,更是因為它讓我們相信,只要有計劃、有堅持、有愛,我們也能逃出那座看不見的監牢。
所以如果你還沒看過《Prison Break》,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。它不只是一部影集,更是一面鏡子,照見我們內心深處的勇氣、愛與希望。而如果你曾經看過,那不妨像我一樣,重溫一次這段逃亡與重生的旅程。你會發現,隨著年紀的增長,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,而Michael的眼神,永遠都能穿透人心。這,就是經典的力量。